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贾 嘉
领域: 人力资源  运营管理 
地点: 河南 洛阳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737
  • 博客访问:2960028

专家文章

赏析唐宋精妙小词---冯延巳(6) 2009-01-14

标签:

                              赏析唐宋精妙小词---冯延巳(6)





10、“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句。昨夜的笙歌酒宴是容易散去的,酒醒之后,美好的事物消失了,更增添了无限的惆怅。正如晏几道说的: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那人生美好的往事如春天的一场梦,秋空的一朵云,匆匆的消失了。

“笙歌”,有笙有歌有酒,这是多么美好的聚会。“昨夜”,说明刚刚过去,时间不长,但是美好的事物总是那样容易消失,也是一去不返。美好的事物消失,总是人哀伤和惋惜。

和前一句结合在一起,繁花之易落与笙歌之易散相互衬映,便产生了兴发感动的作用,就变成了一种感情的基本姿态,因为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写的不是简单的人事,而是以落梅拟人化的感情表现出他对待人生用情的基本形态。“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则将这种执著缠绵的态度提升起来,达到了更高层次,使“昨夜笙歌”现实的人事和“梅落繁枝”这花的形象都有了象喻的意味,那欢乐和美好的事情都这般的无情和短暂,也就不是仅指昨夜笙歌和繁枝落梅了,而是有了除此之外更深更广的意蕴了。词人和诗人本身并不一定有这样的觉悟,但这却是诗词的微妙之处,作诗写词是自己都做不得主张的事情,冯正中所以写出这样深刻的词来,也是他自己的性格身世和南唐的国势种种历史及环境因素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就冯正中自己而言,他的身世和经历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和不幸的事,然而有许多最美好的东西却都是在不幸和痛苦中成全的,只要一个人有美好的品质,在挫折失败之中都可以磨炼出光彩。我要说明的是冯正中是从磨难的不幸中加深着对人生的体认,也深化着自己的作品的。

11、“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句。这句是写出来了一个景象,春寒四面的背景下,孤独一人站在小楼上远望,期盼远方音信,天已经暗下来了,还是没有思念人的音信。这句好就好在有人的情结融在景象里。陶渊明的诗:

凡是景语,皆是情语

凡是内心非常敏锐,有深厚感情的人,他对自然界景物的感受一定有深刻、悠远的情感意味。

“楼上春山寒四面”就是有深的感情融入景象的。一是“楼上”,二是“春山”,三是“寒”,不仅是寒,而且是来自四面之寒,每一个字都在起着作用。“楼上”是不平凡的地方,古人常常“登高作赋”,是登高远望之时心中更有深远的怀思之情。他在楼上看到的是“春山寒四面”,楼上本已是高处不胜寒了,更何况春寒料峭,四面的春山都散发出逼人的寒意,站在楼上久久凝望,而四围入目者尽是寒冷的春山,则作者的身心无不在孤寂凄寒的包围之中了。欧阳修写道:     

“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是说,看见平原的草地的尽头处是春山,而我所怀念的行人则还远在春山之外。中国的诗人词人之所以养成这么敏锐的感受,古人的那些诗话词话之所以能掌握前人那些精华的最微妙的感觉,就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有共同熟悉的感受和联想。

冯正中写的“楼上春山”是在楼上凝望之时被春山所阻隔。凝望是第一层感觉,春山的隔阻是第二层感觉,先有望远之情才有春山之隔。冯正中说“楼上春山寒四面”,不是偶然的,是他对人生的一贯态度,上一首词里他写有“独立小桥风满 袖”的句子,同样孤独地抵御著四面吹来的寒风,而且在寒冷中,冯正中从来不逃避,所以他又写道:“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表现了他在高楼上凝望之久。

“过尽征鸿”是说,我站在小楼上凝望等待,等待思念远方漂泊的人的鸿雁传书,所有鸿雁都过去了,还是没有远方人的传书。李清照的: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鸿雁排成人字飞行,而且可以传书,代表了多种相思怀念的感情,而且“征”字给人漂泊已久的感觉。词人满怀希望的久久瞻望,所有的征鸿都飞过去了,没有一只停留下来,此时冯正中所要传达的怅惘哀伤的感受,正如温飞卿所写的

“过尽千帆皆不是”

暮景烟深浅”是什么含义?这是傍晚的景色,当苍然暮色来临的时候,远方的景色首先开始模糊不清,象一团烟雾笼罩一样朦胧。有春山,有树木,有青草,暮色到来的时候,由近至远,逐渐由浅的暮色到深的暮色的一种变化。暮色笼罩,到处都烟霭迷蒙,一切都模糊不清了。“烟深浅”三字写暮景,描述出远浓近浅,暮霭迷蒙的画面,从而使一种如醉如迷的感情溢于言表,词人在楼上久久凝望而不愿意离去的感情。

现在我们得注意这首词的层次,当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把景色写得这样清楚的时候,应该是白天,那“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从昨夜笙歌到今朝的酒醒该不是很晚的时候,可是当他说“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那已经是日落之时,这里于暗中交待出他在楼上伫立凝望的时间之久。

12、“一晌凭栏人不见, 鲛绡掩泪思量遍”句。

“一晌”二字,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泽》解释为“指示时间之辞, 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我们老洛阳人口头语中常用这个词,一般是指半天。实际上更是心理时间,有时的半天是短的时间,有时则是显得很长的时间。叶嘉莹大师认为,这里的“一晌”是指很长的一段时间。从“梅落繁枝千万片”写起,到“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凝望,一直到“过尽征鸿”,这是很久的时间,是长久的凝望,是长久的伫立。

长久倚栏的等待却没有见到所怀念人的音信,不过冯正中所写的并不是确实的人物,这里虽有一个“人 ”字出现了,但他所说的这个人是谁呢?韦庄词中的人可以让我们猜测到“红楼别夜”的美人,或者是被王建召入宫中的姬妾,而冯正中的妙处则是尽管他说出“人”来,却可能 仍不是实指的人,而是他心中一份长存永在的相思怀念的感情,他所思念的是什么? 他说的这个“ 人”根本没有办法实指。他所盼望的人在宇宙天地之间是否实有,我们不需要知道。总之 ,他是有一种期待怀思怅惘的感情,这种感情正是使他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溟漠中凭栏久望的缘故。

最末句“鲛绡掩泪思量遍”,“绡”是丝织品中最薄、最柔细、最透明的品种,传说中海里有一种鲛人,一半像鱼,一半像人,它可以织出五色的丝织品来,是为“鲛绡”。吴文英有词云:“海烟沉处倒残霞,一抒鲛绡和泪织”,中国古代诗人说到“鲛绡”时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我们先要说纺织,女子的纺织代表着一种非常纤细绵密的感情,所以鲛人的纺织本身就有一种多情的意味在里面,而鲛人的传说更有一点动人之处,那就是它不仅能纺织出五彩的鲛绡,鲛人还可以滴泪化作粒粒美丽的珍珠。词人们写“鲛绡”时就是带着这么多背景和联想写出来的。我们现在才能体会到冯正中的“鲛绡 掩泪”所传达出来的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因为“鲛绡”二字包含有这么多情的传说,而他就是用那个会泣泪成珠的鲛人所织的绡巾来擦拭着他的泪痕,他为什么用“掩泪”而不用 “拭泪”呢?“掩”、“拭”二字都为仄声,平仄并不违背词的格律,因为“拭”字写得 比较落实,擦干了就完了,而“掩”字是女子一种缓慢多情温柔持久的姿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尽管我所期待的人一直没有出现,但我的思量却是无尽无休的,这正体现了冯正中缠绵郁结的感情特色的本质,我们不需要把它比附南唐的政治,更不需要把它比附什么现实的本事,这仅是表现了作者所特具的一种感情的本质,而冯正中之所以具有这种本质,正是由于他本身的性格和后天的遭遇两方面所合成的。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3838)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